第(2/3)页 赵向零正经:“大理寺一日不破案,左相便一日不归。” 那些抱怨李瑞清升官太快的人,也不约而同闭上了嘴巴。 临近年节,原本此时应当进行官员考核,再进行人员调动,礼部尚书忽然发现,他们居然连试卷也不曾备下。 慌慌忙忙准备好,又发现卷头没有署名,也没有确定究竟哪些人选阅卷。 于是考核就这样耽误了下来,那些原本有望动一动的新晋科举秀才,便冷在一旁,没有职位。 如此一来,又有人不满。官员不得调动,就意味着自己少了至少几两银子的月俸。况且世事多变,谁知道以后会怎样?谁知道以后还有哪些空位能叫自己安置? 这些本都是右相同左相共同掌管。然而孙右相如今才刚刚上位,远远没有李瑞清娴熟,况且他自己还有一头的事情要做,礼部交接也没有做完,哪里有时间去管其他? 耽搁着耽搁着,就难免让人心浮气躁。 朝堂上尚且如此,更不要说民间。 百姓们发现,自己周边的药铺居然一夜之间全都关了大门。 药店是最明显的,还有一些酒楼,首饰铺,杂货铺,米粮店也跟着卷了帘子。 所有掌柜同一口供,说自家东家有难,他们的店开不下去了。 左相在牢中,没有周转银两,没有流水线,店铺不是慈善场,赚不到钱就关门。 大夫们也不肯再治病,他们的话也是一样的: 东家剑影阁挑选他们坐堂,每一月至少给十两银子,十两!到谁家也赚不得这样多。 医者父母心,病人有难,大多是东家在后头周转,有时汤药费都赚不回本钱。要知道,他们剑影阁手下的药店,可是最好的药材,最低廉的价格。 大夫们不肯看病,百姓们苦不堪言。虽说小伤小病不碍事,可这样长久下去,谁能吃得消?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不得病? 至此,所有人都记起左相的好来。 记起是谁朝堂上不辞辛苦为国分忧,记起是谁不惜触怒皇帝也要为民请命。记起是谁在瘟疫之中亲自整治病情,记起是谁每每在灾时散粮治命。 在失去了这些以后,忽然大家都想起他的好来。开始自觉要求左相出狱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