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百鬼夜行-《录鬼簿传奇》
第(2/3)页
上路时还是正午,天色便昏暗如傍晚,冷风在耳边呼呼作响,元北真人一行三人,裹紧了身上的单衣,继续朝着北方赶路。
很快出了句容县城,前方几十里全是山路,入冬的山里虽然松林尚带绿色,但是天气越发寒冷,元北真人心里有些泱泱不快,本以为这次来茅山可以见一见小石头,当年这个孩子雷劈榕树公,擂台上击败番僧挑战,又入天地灵根,感化帝师八思麻,听说后来在烂柯山又参与剿灭黑莲教,一条手臂被白莲光罩所伤又大难不死,颇有些奇遇,他和本派的张如意、刘殿宗年纪相仿,倒不知他的道法修到何种境界了?遗憾他外出云游未归,不曾见面一试,观主元东师兄特意吩咐我路过茅山时登山一访,想必也有拉拢茅山派的意思,只是这茅山道法将息,几乎已成定局,完全不用有所顾忌。
眼下的道门中,楼观派在北方被全真教处处排挤,所以才意欲和龙虎山结成姻亲,好保住在终南山的基业不被全真所夺,全真教近几年近水楼台先得月,气势正盛,只因当今皇帝痴迷修炼长生之丹,全真教教主邵元节献上《丹房奥论》,将道门中炼丹用料、方法传入大内,深得皇帝宠信,一时朝野上行下效,王公大臣,文武百官,纷纷攀附全真教,炼丹之风大盛,邵元节趁势将北直隶大大小小的道观收归全真教管辖,名曰“全真大道丛林”,门下已有百十所道观依附,且有愈演愈烈之势,不得不引起其他道门重视,虽然龙虎山有刘殿宗这样的后起之秀,依然让人放心不下。
说起这个徒弟刘殿宗,元北真人心里便又爱又气,爱的是徒弟聪慧过人,道法精进,一日比一日可观,气的是刘殿宗总有些歪心思,就连他这个师父对他也看不透,张如意的事,他已有所耳闻,虽然刘殿宗是为正一教挺身而出,但是于情于理对张如意而言,都有所亏欠,他这个师父也有管教不严的过失,这样下去,早晚会被他拖累,现在不就已经在帮他擦屁股了吗?
要不是他几个月前在回龙虎山的路上惹了灵谷寺的月堂和尚,我也不会在这荒山野岭赶路啊?52
元北真人想起几天前观主对他说的话,“佛道二门虽然一直不和,但是现在是正一教存亡之秋,一旦全真开始发难,势必会危及龙虎山的道门正统之位,如果能得到灵谷寺的帮助,我们的胜算便增加了一筹,天界寺倨傲清高,必不肯助他全真,而灵谷寺一直被天界寺所压,早有夺回佛门正首之意,如果我们主动和灵谷寺讲和结盟,想必他们也会求之不得。”
元东真人一席话,说动了师弟元北真人,自从月堂和尚受辱之后,便四处寻找机会出这口恶气,月堂和尚虽然法力低微,但是在江浙一带颇有信徒,又常常出入官府,结交了不少官商朋友,他添油加醋将龙虎山的道士说成道门毒瘤,处处欺压佛门弟子,尤其是灵谷寺和尚,惹得民怨沸腾,江湖上渐渐有了许多离奇的传闻,再加上几年前张四满暴毙的疑团,一时间谣言四起,对龙虎山大加诽谤指责,传到元东真人的耳朵里,他便有意派元北真人亲自到应天府灵谷寺登门讲和,化解两家龃龉,又期望能得到佛门中助力,这便有了元北真人此番跋涉。
跟随元北真人北行的是他的两个徒弟,王一和刘二,师兄王一年纪不到二十,身材修长,五官俊美,师弟刘二反而有四十岁年纪,身材和元北真人一样肥胖,一张肉脸,下巴长着一丛短胡须,花白如盐落沙中,两个徒弟一人挑着一个四四方方的梨木盒,外面用蓝布包着,用一根齐眉棍挑在肩头,晃晃悠悠。
五天之后的一个黄昏,三人来到牛角山下,此时已是漫天飞雪,四望皆是一片白色,又被大雪织成的白色巨幕遮住,也看不到山上景色。
“是这里吗?”元北真人回头问王一,他身上还是一件单衣,但是修道年久,运气御寒不是难事,两个徒弟修为不够,虽然裹着灰布袄,还是冻的脸红鼻子青,十分狼狈。
王一的两手交替握着肩头的棍子,哈着白气取暖,“师父,就是这里,我已经打听好了,沿着这条山路上去,就是牛角山,灵谷寺就在东边的山顶上。”他和身旁的刘二心里真后悔跟师父出门,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,两个人好像一丝不挂掉进了冰窖一般瑟瑟发抖。
“走吧,我们上山。”三人冒雪登山,上牛角山的道路不但狭窄,而且湿滑,两边起初是山林,不过二里之后,抬头一望,两侧变成了悬崖峭壁,这种险路本就难以攀登,更何况是下雪天气,元北真人走路的时候,丹田处提着一股真气,故而脚下不十分着力,两个徒弟修道尚浅,脚步滞重,踩在湿滑的石路上,连连摔跤跌倒,不一会就鼻青脸肿,梨木盒也险些滚下山去,而且越往山上走,雪下得越大,这雪幕越发厚重,仿佛故意和他们作对似的。
第(2/3)页